笔趣阁 > 仙侠修真 > 民国:烽火1937 > 第280章 我老竹搞政治也是有几分手腕的

第280章 我老竹搞政治也是有几分手腕的(1 / 2)

守城最重要的是什么?

除了防御纵深,就是补给线。

像南京这种极其容易被包围的地势,唯一的补给线,来源于江北的浦口。

长江在这里拐了个弯,此时正值长江枯水期,虽水位下降明显,露出大量滩涂,但江面上风浪很大,而江底的情况十分复杂,暗礁棋布,因此,大型货船无法在此通航,亦无法承担两岸的物资转运。

唯一的手段,是搭建浮桥,但浮桥裸露,日军的轰炸连绵不绝,南京城是否又有稳定的民工或是工兵日夜守着修桥呢?

其次,民生问题如何解决?治安如何协调?城内百姓的撤离该如何规划?

坐在吉普车上,竹石清思考颇多,他忽然感觉自己干回了老本行,又跑回政务路线了,想了想,光是下关码头那帮畜生就是个大难题,另外,照目前南京的管理体制,就算守到半个月,也必然生民变,而这些溃兵,搞不好还得闹兵变!

转悠了一圈,竹石清感觉像走进了地雷阵,踮着脚走,时间不够,如果搞大跨步,咔——容易扯着蛋!

夜幕降临,竹石清回到团部。

三团的驻地在九华山以东的太平庵,隔着御史廊,就可以借着山势看见那边的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的绝大部分人都来自那里。

煤油灯下,竹石清盯着那幅南京城防图,扣着脑袋苦思冥想,希望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能挽救苍生的切之可行的方案,能够挽救危亡下的南京城。

许多人还没有上过战场,并不知道小鬼子从金山一路屠杀到了松江,从这里,竹石清就已然感受到了异样,和淞沪战场上不一样,这一次的日军人性完全泯灭,在巨大的的牺牲面前,伴随着政客的鼓吹,他们的仇恨和疯狂也被彻底地激发...

“石清,你还不睡?”

姚子青披着大衣从团部外晃晃悠悠而来,站在门口打了个哈欠,看着抱着脑袋的竹石清,慢悠悠问了句,又轻声走进团部,在竹石清旁边坐下,眼睛眯眯地看了看桌面,“怎么?萧司令退位让贤了,把摊子交给你?”

“南京城太乱了,就按这个样子,守不到半个月,前线就玩完了。”竹石清摆了摆头叹息道。

姚子青看了眼南京地图说道:“我今天也出去转了转,中华门那边的老百姓要多一点,玄武门这边要少得多,今天一天,城里又进了不少前线上刚撤下来的兵,川军、中央军、湘军、东北军都有,这会估计已经在城里了,通济门和武定门几乎不设卡,外面的人想怎么进怎么进,这么干可不行。”

“内松外紧...”竹石清双手一摊,抹了把脸,“完全本末倒置。”

“不过,我看中小学和医院照常在运作,宣传部、复兴社、交通部那帮人也还在,如果真要把南京城内整顿一番,这些人能用上的都得用上。”姚子青提醒道,“而且,城里的大米有人囤货居奇,哄抬物价,今天在城南还闹出了不小的动静,要不是警察到场,我估计现场得死不少人。”

“什么人囤积粮食?”竹石清抬头问道。

“现在南京的储备粮,一半在司令部的控制下,一半在粮食部的控制下,囤货居奇,当然是粮食部自己的人干的,明面上这事由警察厅监督,但我估计,既然闹成这个局面,估计警察厅也干净不到哪去。”

“如果真是这样,那事情倒好办了。”竹石清愣了神,喃喃自语道,“既然都无法无天,那就不破不立。”

“什么?”

竹石清深吸一口气,将腰间的驳壳枪拍在桌面上,发出啪的一声响!

随后,他面露凶光道:“让弟兄们明天把宪兵的袖章给戴上,这帮人不是盘根错节么?真要是犯了纪律,全他妈给毙了,南京都快保不住了,我没空容他们在这胡闹。”

“如果真要办他们,是不是要跟萧司令打个招呼?”姚子青略有些担忧地问。

“不用,我给委座打电话!”

竹石清坐了下来,将桌子左前方的电话盯了半晌,随后一把抄起,在号码盘上拨动,姚子青赶紧闪出了团部,竹石清停顿几秒之后,“接蒋委员长。”

“您哪位?”

“南京宪兵司令部三团团长竹石清。”

“委员长正在通电话,需要等一会。”

“我等。”竹石清吐了口气道,等待的间歇,用铅笔在地图上标了几个点,一个关于战时南京的构想在竹石清脑海里逐渐成型,而所有的细节,就在这等待的几分钟里不断完善。

“喂,石清,是你吗?”

过了几分钟,老蒋的声音终于从那头传来。

“校长,是我!”竹石清锵锵道,“学生有事情想请示校长。”

老蒋听竹石清的语气,感觉到一丝不对劲:“怎么回事,你慢慢说?”

竹石清停顿片刻,他当然不会傻到和刘兴一样,正面去拆老蒋这些贪墨的台子,毕竟所谓宋某人、孔某人,本质上都是他老蒋的亲朋同僚嘛,这个时候,就需要政治智慧了。

“校长,今天我和萧山令司令详细聊过了,南京城内的情况很复杂,依靠现行的规制,很难为前线提供支持,而且极容易引发城内的混乱。”

“有这么严重吗?具体是哪些方面?”

竹石清略加思索后答道:“城内的临时政府组织,绵软无力,和校长在时,简直是天上地下,城内粮食、交通、后勤、运输、卫生等组织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但这种时候,仍有人打着政府的名义耀武扬威,谋财害命,今天下午已经激起了民怨,几大报刊的记者在现场进行新闻采写,学生紧急带着宪兵进行维护,才稍稍控制局面。”

老蒋一怔,连忙说道:“做得好,做得好!”

为什么老蒋会有这种反应呢?首先,就如他自己临走前所说,南京乃国际观瞻所系,象征着中国人的抗战决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同仇敌忾要远胜过相互拆台,尤其是当外媒在场,这大不利于国民政府昭示决心。

而更重要的是,老蒋首先思考了一下这事和宋子文有没有干系,但宋子文没有来告状,那就说明,竹石清所言,应当是当初留给唐生智的那一套班子。

这批班子里,许多甚至是前行政院院长汪精卫的亲信,这帮人也是早被老蒋看不顺眼,如果真是因为这帮蠢猪,坏了他的国际观瞻之效...

“所以学生认为,既然已经坚决了守南京的战略,我们有必要重组南京的秩序,针对不同的情况,执行不同的方案。”竹石清逐渐深入话题,并试探老蒋的口风。

“你说的不错,南京的秩序,是该变一变了。”老蒋没有反对,“你希望怎么做?”

“校长,学生有几点方向。”

“你说来我听听。”

“校长在离开南京时,向国内外通电迁都重庆,以明国民政府抗战到底之决心,日军大兵压境,南京城的百姓、工坊并未来得及撤走,如果要长久抗战,人口和物资就不可在南京徒遭火焚。”

“你是想转运?”老蒋的声调有些轻微的变化,随后变得苦口婆心起来,“石清呐,这个问题我们考虑过,首先,政府没有那么大的运力,其次,日军进逼的速度难以估计,仓促之下,无法形成有计划地西迁。”

“学生明白校长的苦衷,不过,在死守南京的前提下,我可以将战事分为两个阶段。”竹石清解释道,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