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们这一类人,在国军体系里被称为德派,当然,桂永清原则上不配在这个行列里。
“石清,为什么把你喊过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你明教官,马上就要上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参谋长了。”邱清泉手里攥着把瓜子嗑道,“这教导总队里,那帮人我感觉带来听这个会也没什么大用,也就你来,估计能有点启发。”
“参谋长?”竹石清一怔,恭喜的话差点脱口而出,但马上就哽在喉咙里,干笑道,“明教官,这参谋长不是什么好差事吧....”
“能是好差事嘛!”明泉在对面哈哈一笑,“要是好差事,参谋总部那么多人,能轮的上我?”
“好嘛...我就知道。”竹石清抹了把脸。
“不过,至少明泉当这个参谋长,咱哥几个心里有数啊...”张志杰敲了敲桌子道,“真要是换参谋部那几个酒囊饭袋,指不定要搞成什么样子呢。”
“所以,校长说了留多少人守南京了吗?”邱清泉侧着脑袋问道。
“至少十五个师。”明泉用手比划道,“日军来势汹汹,南北两线加起来兵力近十八万,淞沪会战,姑且是七十万对三十万,我军毫无优势,又何况是南京?如今战略未定,城中不稳,工事未整,人员不济,情报不足...整个南京,完全是一本烂账。”
“哼哼。”张志杰冷哼一声,“我倒要看看,一次会议,委座怎么能敲定这么多事情...”
“石清,依你看,怎么守南京?”
明泉话锋一转,把话茬递给竹石清,竹石清一愣,环顾左右后答道,“明教官,我一个后辈,哪里有发言的道理。”
“你这小子...”明泉无奈地笑笑,“名头早就盖过你教官我了,还在这装蒜呢,赶紧说!”
“是!”
竹石清应道,略加思索后答道,“各位长官,你们是我的长官,又是我的老师,我记得我在参谋总队学习时,你们就教我,大规模防御战,首先需要足够的防御纵深,否则,再多的兵力,都只能葬身于敌人的飞机火炮下,其次,需要有长足的补给线支撑,最好还得有兵员补给,但南京的地形呢,一面靠水,两面环山,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开阔地,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怎么打,都不能窝在城里打,否则两端支点一丢,数万大军与齑粉无异。”
明泉十分认可地点点头:“你说的不错,事实上南京有一点要优于淞沪,至少可以规避日军大规模登陆迂回,如果国防工事全部合规合格,我们能依据吴福线,锡澄线层层布防的话...局面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石清,这么久过去,我还是觉得,你适合当个高参。”张志杰听完慈祥地盯着竹石清,“但是我又担心,那笨蛋主官不听你的建议,思来想去,或许你更适合当司令,哈哈——”
“不过,所有的部署都要建立在我们的战略目标上。”明泉端起茶小抿一口道,“淞沪打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点,为什么有那么多匪夷所思的军事决策被堂而皇之地拿出来,比如吴淞大反攻导致溃退,大场歼灭战而放空侧翼,包括最后非得把88师放在苏州河遭罪,恐怕,上层始终坚定的是以政略指导战略,和战略不一样,政略随时会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调整,从而战略产生调整,战术随之动摇,落实到战斗上就截然不同,但每一次决策的代价,却是万千战士们的性命。”
这番话说到了竹石清的心坎里,作为淞沪会战的一线军事主官,他的感受格外深刻,国军似乎从来没有建立统一的作战思想,该打的时候不打,该退的时候不退,愣是把张治中气得骂娘...
想到这,竹石清叹息一声:“明教官,守南京,和守住南京,完全不是一个打法,如果只是象征性地守守,现在就应该去江面上搭建浮桥,命令两个军,防守外线,打上一周,有序撤离,如果是要坚守南京,现在就应该把部队撒出去,分兵据守,拱卫阵线。以我的经验来看,单独的一个日军旅团,乃至是师团,都还不算什么,一旦日军合兵一处,打通各路要道,南京绝无守下去的可能。”
邱清泉在旁边听着,也不说话,说实话最初他以为自己都要去汉口扩编教导队了,没想到稀里糊涂就被唐生智留了下来,结果在紫金山晾了三四天,南京的大事还是一件没敲定,可把他气够呛。
“想守住南京...”明泉喃喃念道,“那可是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啊,这不是个单纯的军事问题,城内的三十六万百姓,滞留的一百七十个工厂工坊,高中大学...唉——”
明泉叹了口气,他摇摇头,国民政府的不作为程度已经到了极点,别说是军事布防了,其他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没个具体的方案。
“我们是军人,优先考虑军事问题。”邱清泉说道,“下午就要开会,我看我们定个调子,至少,这十几万军队,不能老被小鬼子摁着揍,守南京,怎么也得守出个样来!现在的问题就是,长官部还没重视起外线阵地的重要性,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内城上。”
“雨庵说的对。”明泉点点头,看向张志杰和竹石清,“这次南京战役,我想了想,关键在委座,更关键的地方在唐司令,我想,会后是不是,单独找委座和唐司令谈谈?”
“可以。”几人纷纷点头。
“那咱这个调子...”明泉掏出笔记本,正准备下笔,又停住了,“该如何讲?”
“守南京而不战于南京,拱卫两翼,争取外线。”
竹石清一字一顿道。
“不赖,就这个。”明泉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