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战略家董昭(2 / 2)

张尘不禁狐疑道:“如今天子在邺,难道还不算将天子握于掌中?”

董昭摇了摇头道:“属下一直有个疑惑,想请问主公,当日主公决意奉迎天子,是否是因昔日曾受何进之恩。”

张尘默然,良久道:“确有此中缘故,可奉迎天子,对于我等,也是有利无害。”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主公当时若等上一等,待董卓护送陛下回京,必定废帝而立陈留王。那时,主公再兴兵讨贼,便是救驾之功,一样可以奉迎天子。”董昭道,“主公选择了当今圣上,而不选陈留王,想来,多少也是因为当年的恩义。”

“当今圣上庸懦,而陈留王聪慧机敏,相较而言,自然是当今圣上更易掌控。”

“主公差矣。”董昭摇了摇头道,“今上虽然庸懦,但已成年,心智成熟,有自己的想法。陈留王虽然机敏,却仍是个孩童,只要略施威慑,便可令其折服。而且,今上虽弱,背后还有太后和一众老臣,有他们在,主公难以真正掌控天子。”

张尘听罢,暗自沉思。

当初奉迎刘辩,除了奉迎天子的大计外,另一方面确实是为了报答何进之恩,若是他当初没有将刘辩母子带回邺城,此时必被董卓所废,甚至害了性命。

不过,董昭说的却也在理,刘辩毕竟已经成年,又是先皇嫡长子。朝有长君,百官必然拥戴,又有太后相辅,是断不会让权臣出现的。

而历史上,刘协之所以做了一辈子傀儡皇帝,是因为他自幼年起,便被一个又一个的权臣控于掌中。

这就好比,自小便为小象腿上拴上锁链,待小象长成大象,即使有能力挣脱锁链,却再也挣脱不开。

原因无他,心志已丧。

张尘沉思着道:“此事,我确是思虑不周。”

董昭笑道:“主公之抉择,倒也不能算错,毕竟及早奉迎天子,出师有名。就拿此番讨董来说,主公奉天子圣谕,诏令诸侯,此乃名正言顺,故而才能如摧枯拉朽一般,大败董贼!如若不然,诸侯联军便只是为大义前来,说到底,终究不如‘奉旨讨贼’来得正当。”

“公仁之言,深得我心啊。”张尘道,“那依你之见,此时当如何破局?”

董昭又道:“正如属下方才所言,主公欲扫平天下,立不世之功,便必须确保自身安全,若要确保自身安全,则必须立足朝堂之巅。此非为臣,而是权臣。可如此一来,臣强君弱,主公恐会背负骂名,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骂名?

张尘心下思忖。

董卓、曹操、司马懿,皆是踏上权臣之路,也无一例外都是背负了一辈子的骂名。

其实,并不全然是因为他们真的恶,而是他们的所为,令别人感到恐惧。

既然天意让自己来到了这个英雄辈出,诸侯纷争的世界,那他就不能甘于平庸,碌碌无为!

骂名,又如何?

“吾为天下太平,何惧骂名加身?”

董昭闻言,看向张尘,深施一礼:“主公不愧为当世雄主,昭何其有幸,能随侍主公身侧。”

董昭说罢,又道:“主公,欲要完全掌控天子,还需解决两大难题。”

上一页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