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倒是很震惊,拿着题目反复反复推敲琢磨。
第一遍,季俊山大约明白些题目梗概,题目的难度完全是根据谢宁读书的进度出的,谢宁背的书,他也背,目前看他跟谢宁的知识累计差距,就只有今早的两本半而已。
这让他许久被谢宁摁在地上摩擦的心态,隐隐有抬头的趋势。
不过一本两本书的差距,只要他在破题的思路上下功夫,应当能赢过谢宁一筹。
正当季俊山信心满满打算再看第二遍题目的时候,却见谢宁拿着笔墨纸张走了出去。
廖吉昌给谢宁规定,每日笔墨需染黑三大缸水。
谢宁虽然没幼稚到往水缸里倒墨汁,但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墨滴染黑水缸的机会,他端坐在凉亭石凳上,又翻看了一遍题目,阖眼想了大约一刻钟,终于开始提笔。
屋内三人也正在作答。
廖吉昌给的这道策论题目,乃是通过建立社会秩序,从思想上掌控百姓思想,从而达到盛世太平的目的。
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
一家一户的核心思想,便能反应当下社会的整体风向。
既然是考时政,歌功颂德那些,谢宁写的少,确定了破题思路,写完了策论最重要的五十个子开场白,便开始一气呵成,严格按照乡试要求来作答。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院子里终于有了玩伴蹦蹦跶跶的张大宝被管家撵走。
期间许婉向来给谢宁添茶,看见书房里有其他人在,只把茶壶交给了管家,自己继续回房间闷着看账本。
一个半时辰过去。
季俊山第一遍已经答完,书房内,赵斌的进度跟他差不多,唯独李成勇神思苦恼,好像对自己的答卷并不满意。
望向院中看去。
谢宁的背影挺拔如松,整个人仿佛与周围融为一体,只有执笔的手腕在不停地动着。
“都答完了么?”
两个时辰后,廖吉昌踱步到了书房。
谢宁仍旧坐在凉亭里,没注意到他来。
季俊山起身恭敬地递上答卷。
赵斌最后十几个字誊抄完毕之后,也交上了答卷。
李成勇站起来期期艾艾地说:“廖大人,我没答完。”
廖吉昌扫了他一眼,“上一边站着去!”
李成勇贴墙边站着的功夫,谢宁拿着答卷进来了,他放到桌面上道:“老师,我答完了。”
“嗯,都出去转转吧,为师看完了叫你们!”
话是这般说。
四个人却没一个人动弹,全都等着廖吉昌的答复。
极度安静的环境下,书房内只有廖吉昌翻阅纸张的细微声响。
谢宁快四个点水米未进,他弄了点茶水糕点分给赵斌一块吃,季俊山确实一口不动,一口气紧紧提着等着廖吉昌的答复。
很快,赵斌的卷子被看完了。
从廖吉昌的脸上看不出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