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朱棣,叩见父皇。
"
"父皇圣躬金安。
"
庄严肃穆的乾清宫暖阁内,鬓发间尚残存着未曾擦拭干净雨水的燕王朱棣,风尘仆仆的跪倒在大殿中央,神情颇为兴奋。
虽然早在洪武十三年的时候,他便正式就藩北平,并在十余年间屡次率兵出征,但迄今为止取得的最大战果,也不过是在前年的时候,率领着颍国公傅友德,南雄侯赵庸等人,重新招降了对他们大明降而复叛的北元太尉乃儿不花。
除此之外,至多也就是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
"打打秋风
",毕竟在没有朝廷的诏令下,仅靠其手中的
"燕王三卫
"还远远没有达到与北元皇室主力分庭抗礼的水平。
也正是基于此等原因,他方才下定决心,大力在军中推行
"火铳
",希望借此弥补兵力的不足。
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他靠着麾下精锐手中的
"火铳
",成功在
"开平卫
"击溃了来势汹汹的北元太师,取得了个人最为煊赫的战果。
"起来吧。
"
许久不曾瞧见自己的儿子,朱元璋也是十分高兴,但仍保持着自己作为皇帝和父亲的尊严,不过默默待在其身旁的朴仁猛,却是敏锐捕捉到了朱元璋眼眸深处毫不掩饰的欣慰和激动。
"谢父皇。
"
规规矩矩的叩首之后,身材壮硕的燕王朱棣方才于丝绒地毯之上起身,并坐在了朴仁猛为其搬来的椅子上。
兴许是心情大好,亦或者出于某些目的,一向
"循规蹈矩
",对朴仁猛并无太多感觉的燕王朱棣这一次竟是在其意外的眼神中,主动点头谢过。
"跟咱说说吧。
"
"这一仗,都有什么心得体会。
"
随手将刚刚批复到一半的奏本搁置,朱元璋斜靠在身后的鎏金龙椅之上,意有所指的朝着眼前的嫡子考究道。
经过这些时日与曹爽的相处,他愈发动摇自己之前准备册立长孙为
"储君
"的选择。
毕竟无论是狼子野心的高丽,亦或者
"南北朝
"统一的日本倭国,亦或者孤悬于海外的边陲小国,尽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暗流涌动。
而这些
"暗流涌动
",绝非守成之君能够解决,他的大明,还需要进一步的开疆扩土,而非坐享其成,闭关锁国。
"回父皇的话,
"闻言,燕王朱棣便是急不可耐的拱手道:
"北元余孽气数已尽,我大明正是趁虚而入,彻底将其抹杀的好时机。
"
这一仗的煊赫战果,让他彻底窥伺到了
"北元
"皇室的衰弱,也看到了大明马踏漠南草原的希望。
"除此之外,还有吗?
"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之后,朱元璋继续追问,心中忍不住腹诽起来,假若只有这点收获的话,可是有些辜负他的期望呐。
"我大明当在开平卫驻军,正式设立卫所。
"
迎着朱元璋的审视,燕王朱棣在短暂的思索过后,给出了一个自认为天衣无缝的答案。
自洪武二年,开平王常遇春首次率兵攻入漠南草原,抵达
"开平卫
"以来,他们大明和北元余孽围绕着此地已是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