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
已是六月下旬,无论是有关于太子妃吕氏突然病逝,还是在京诸王陆续返回藩国,亦或者天子有意册立晋王世子朱济熺为储君的传闻笑谈均是陆续从市井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谈中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前两日刚刚自北平都司传回来的捷报。
老成持重的定远侯王弼,率领着燕王朱棣,曹国公李景隆以\"孤军深入\"的方式,成功诱使北元太师派兵于\"开平卫\"决战,而骁勇善战的大明虎贲们则是毫无争议的击溃了这北元太师麾下的蒙古铁骑,再一次续写了大明虎贲不可战胜的神话。
消息传回,整个南京城为之沸腾,不少士子都自发走上街头,希望朝廷能够\"乘胜追击\",一举平定在漠南草原苟延残喘多时的\"北元皇室\",毕竟这一次的战果虽然远远无法与前两年的\"捕鱼儿海大捷\"相提并论,但大明阵亡的将士却是寥寥无几。
不过对于大明此役为何能够用如此微不足道的伤亡代价,顺利击溃在\"开平卫\"养精蓄锐多时的北元余孽,这些精神亢奋的士子们却语焉不详,唯有硕果仅存的武勋们神色凝重,暗道这背后定然与定远侯王弼在奏本中提及的\"火铳\"有关。
而在此役中大放异彩的\"火铳\"又极有可能出自燕王朱棣之手。
想到这里,不少武臣的心思便是随之活跃起来,暗道这位常年在边塞坐镇的燕王手段可是不凡呐,这军功也是日益彪悍。
如今长孙允炆已是彻底失势,诸位藩王也是陆续返回封地,彻底宣告无缘角逐这空悬的\"储君之位\";反观这位再度于塞外扬名的燕王,却是要因功回京述职。
这一来一回,这大明朝的\"储君之位\"花落谁家,可就不好说喽。
...
...
\"不错不错。\"
\"老四这仗打的确实漂亮。\"
乾清宫暖阁中,洪武大帝朱元璋捧着通政司刚刚呈递上来的详细军报,沧桑的脸上满是欣慰之色,言辞中毫不吝啬对燕王朱棣的夸奖。
至于作为此役\"主帅\"的定远侯王弼,则是被他下意识的忽略。
这仗打好了,自然是他老朱教子有方,儿子争气,与王弼那个不苟言笑的闷葫芦有何关系?
\"陛下所言甚是。\"
\"奴婢伺候陛下几十年了,还是第一次见识伤亡程度如此悬殊的胜仗..\"
默默给朱元璋身前的茶盏中重新斟满冒着热气的香茗,老太监朴仁猛面皮抖动,尽量让自己的笑容瞧上去顺眼一些。
\"呵,也就这一仗了。\"
\"那劳什子北元太师,压根就不是忽必烈的后裔,其先祖世代在草原上游牧,这两年趁着北元汗廷势微,方才趁虚而入,给自己封了个太师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