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五百四十一章 愁眉苦脸的小赵

第五百四十一章 愁眉苦脸的小赵(1 / 2)

周益民在升职后的接下来几天,从未缺席钢铁厂的工作。

他心里清楚,刚升职就懈怠,之前好不容易拉近的与同事们的关系可就白费了。

在这忙碌的几天里,钢铁厂内悄然发生了一件事,让采购科的小赵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小赵已经连续两个月都未能采购到足够的物资。

如今,眼看下个月的采购任务又即将来临,若这次还是不能达标,按照厂里的规定,他只能被下放到车间去上班。

毕竟,厂里的正常运转离不开采购员们成功采购物资,只有这样,工人们才能心无旁骛地专心工作。

此刻的小赵,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却又毫无办法。

他在科室里与其他人关系一般,就算有交情稍好的,也没人愿意冒险帮他。

因为在这个物资采购难度极大的时期,谁都无法保证自己能按时完成任务。

要是这个月没完成,下个月能补上倒也罢了。可大家都明白,多采购一点物资,这个月超额完成,就能顶到下个月用,所以小赵实在不好意思开口向人求助。

他满心无奈,觉得自己恐怕只能接受被下放到车间的命运了。

这天,周益民像往常一样到采购科巡视。

他目光敏锐,很快就注意到了愁眉苦脸的小赵。

周益民对这个年轻人一直颇有好感,于是毫不犹豫地走了过去,说道:“小赵,跟我来一下!”

这句话一出,周围的同事们立马炸开了锅。小李扯着嗓子喊道:“哇,小赵,你可太幸运啦,周科长单独找你!”

老张也在一旁笑着调侃:“小赵,说不定有好事儿降临,可得抓住机会啊!”

周围投来的羡慕目光,让小赵有些局促不安,他虽心里满是疑惑,但还是乖乖地跟着周益民来到了新办公室。

随着职位的晋升,周益民之前的办公室已不再符合他的身份,所以厂里为他更换了一间更为宽敞、设施更完善的办公室。

两人走进办公室后,小赵小心翼翼地关上门,然后走到周益民对面坐下。

他坐得笔直,浑身透着一股拘谨。周益民见状,微笑着问道:“小赵,你很怕我吗?”

小赵连忙摆手,急切地说道:“周科长,没有的事!我……我只是自己容易紧张而已!”

周益民温和地笑了笑,说道:“我明白,不过小赵,你真不用这么紧张。大家都是为了工作,有什么事都能敞开了说。”

听到这话,小赵才稍稍放松了紧绷的神经。

看到这一幕后,周益民直接进入主题:“小赵,我刚刚看你一脸愁容,是不是碰上什么难事了?”

小赵心里顿时纠结起来,犹豫着要不要把自己的困境说出来。

他心里清楚,要是向周益民倾诉,一旦周益民愿意帮忙,自己不仅能完成这个月的任务,甚至还能补上之前两个月欠下的额度。

就像周大忠,在周益民的帮助下,已经连续好几个月在采购任务中拔得头筹,只要再拿一个月的第一名,就能提升一级行政等级。

要知道,提升行政等级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赵思来想去,觉得要是能留在采购科,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于是,他鼓起勇气开口解释道:“周科长,是这样的,我连续两个月都没完成任务,要是这个月还完不成,就要被下放到车间去了。”

周益民听后,原本以为小赵是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没想到是工作上的采购任务问题。

他随即问道:“小赵,那你还差多少才能完成任务?”

周益民就在想,要是差的不多的话,自己还是会帮一帮。

小赵面露尴尬,声音低落地说:“还差很多,这个月才完成不到两成的任务!”

周益民闻言,差点把口中正喝着的茶喷出来。

他着实没想到,小赵的任务完成度竟如此之低。

周益民放下茶杯,认真地说:“小赵啊,这任务差距确实有点大。你跟我讲讲,这两个月采购的时候主要碰到啥难题了?”

小赵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周科长,现在物资太难找了。联系了好多之前的村庄,不是说没有肉,就是价格涨得离谱。跑了好多地方,腿都快跑断了,也凑不齐采购量。”

他心里也无奈,不过想到这个事情,大家都不太好过。

周益民陷入了短暂的思考,虽然这点任务量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小赵的这种情况,不能一味地帮忙。

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突然想起其他村子的养鸡场,其中陶家村的养鸡场里的鸡应该快能出笼了。

这本是打算让周大忠去负责采购的,现在看来,这个机会可以让给小赵。

不过,周益民并不打算把所有村子的采购资源都交给小赵,只准备将陶家村这一个村子的采购业务交给他。

因为他清楚,单单靠陶家村,就足够让小赵以后不用再为任务发愁了。

想到这儿,周益民开口说道:“你跟我去一个地方吧!”

小赵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忙不迭地点头。

他心里明白,这意味着周益民愿意帮自己。

此时,采购室里的同事们看到周益民带着小赵离开,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一些和周大忠关系要好的人开始调侃道:“大忠,看来你要失宠咯,小赵要上位啦。”

大刘在一旁附和:“就是就是,说不定小赵马上就要成为咱们科的‘新宠’啦!”

周大忠笑着摆摆手:“去去去,别瞎起哄,周科长一直都很公平,肯定是小赵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其实,周大忠心里清楚,从第一天入职起,周益民就跟他讲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所以,周大忠在维护与周益民良好关系的同时,也从未放松对业务的拓展。

那些偏远的村子,他都跑了个遍,对于有合作可能的,他都用心加固合作关系。

实在合作不了的村子,周大忠也是留了一个好的印象给别人,万一别人有东西要买的话,第一个就能想到自己。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