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个制度刚刚出现时,不少官吏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认为李渊此举简直是荒谬至极。
边境问题岂是通过迁移百姓就能轻易解决的?
然而,事实却给了这些官吏一个狠狠的耳光,让他们瞠目结舌。
李渊驱逐屠各部的举动,无疑引起了南匈奴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应。
就在今年开春之际,南匈奴的首领羌渠派遣左贤王于扶罗率领大军前来西河郡进行试探。
然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这支看似强大的匈奴军队竟然在面对西河郡的一座坞堡时遭遇了败北。
他们试探性攻击,损失了数百名士兵都没有攻下一座军堡,这让前来试探的匈奴大军震惊了,面对坚固的军堡,他们只得狼狈撤军。
对于南匈奴来说,一座军堡就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那么要攻下整个西河郡,究竟还需要牺牲多少士兵呢?
这显然是一笔极其不划算的买卖,匈奴人自然不会愚蠢到继续这种无谓的消耗。
如今的西河郡,沿着黄河以及河谷两侧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众多坞堡。
这些坞堡宛如一座座坚不可摧的堡垒,由当地的守备千户负责镇守。
而居住在这些坞堡中的军户,则都被纳入千户的管辖之下,成为了所谓的堡民。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千户长并非普通人物,他们大多是李渊在大规模裁军后,从众多无兵将领中挑选出来的。
李渊将这些将领安置在西河郡内的坞堡中,让他们担任千户或百户之职,负责管理和统治治下的军民。
要知道,今年遣散的军队数量多达二十多万之众!
如此庞大的军队,却只保留了三万脱产精锐。
这意味着,在那二十多万大军之中,有大量的屯长、曲长、司马、都尉等各级将领都处于闲置状态。
这些将领们都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和经验,如果一直让他们闲置无事可做,谁也无法保证他们会不会惹出什么事端来。
毕竟,对于这些习惯了军旅生活的人来说,长时间的无所事事很可能会引发各种问题。
所以,李渊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这些闲置的将官中的一部分挑选出来,下放到西河郡的千户所中担任各种职务,如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户等。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将领的才能,还能让他们有事可做,不至于闲得发慌。
有了这些具备一定军事基础的将官之后,再加上李渊分发给他们的那些兵器,一座坞堡内的防御力量就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通常情况下,一座坞堡内会有三四千人,其中青壮也有七八百之多,再加上一些身体较为健壮的妇女,总人数上千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如此规模的兵力驻守一座坞堡,自然是绰绰有余。
而且,坞堡这种建筑在边境地区确实非常实用。
只要能够牢牢掌握在自已手中,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防御工事。
对于不擅长攻城的胡人来说,坞堡简直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他们根本拿它没有办法。
西河郡的成功经验,无疑给了李渊极大的信心和鼓舞。
于是才有了拿下定襄,云中,五原三郡的想法。
这使得他更加坚定了要拿下定襄、云中、五原这三个郡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