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春闱(下)(1 / 2)

而李渊如今煞费苦心地举办春闱,推行科举取士之策,本是选拔贤才、广纳良能。

可是到头来那些通过科举得以出任官职的,细细探究一番,大多还是出自世家豪强之门。

这些世家豪强在这片土地上盘根错节,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庞大的人脉资源,他们的子弟从小便接受着系统而优质的教育,在科举的考场上自然更具优势。

尽管李渊早有远见,已经在太原、雁门、上党三郡设立了学堂。

人才对于一个政权的重要性,想要通过自己培养读书人来充实朝堂,改变人才被世家垄断的局面。

府兵子嗣每年只需缴纳一石粮食,便可进入学堂接受教育。

学堂里,免费为学子们发放书籍,让学识渊博的夫子来传道授业解惑。

但现实却残酷地摆在眼前,这些府兵子嗣们想要成才,谈何容易。

光是学字这一项基础的功夫,他们就需要花费不少于两年的时间。

他们大多出身贫寒,没有从小接受教育的环境,对文字的认知几乎为零。

而想要真正成为能够为李渊所用、为百姓谋福的人才,至少也要五年的时光。

在这五年里,他们要系统地学习经史子集、兵法谋略、天文地理等诸多知识,要不断地磨砺自己的思维和能力。

李渊又何尝不想自己培养出一批忠诚且有能力的读书人呢?

可时间不等人啊。

他所掌控的麾下五郡之地,就如同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器,需要有人来精心维护和运转。

在这五年的漫长时间里,他总不能让这片土地处于无政府状态吧。

先前在雁门郡遇到的那些问题,还历历在目。

一些不法之徒趁机作乱,治安状况日益恶化,商业活动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迟早要出大问题,到时候整个五郡之地可能会陷入混乱。

他又谈何夺取天下。

五郡之地尚且治理不好,又何谈治理天下。

在轻重缓急的权衡上,李渊只能无奈地先放下一些成见。

他知道,想要在短时间内稳定各方局势,就不得不接纳一部分士子。

这些士子或许来自世家豪强,但他们有着丰富的学识,能够迅速填补五郡之地的空缺,帮助他处理各种政务。

李渊只能强忍着内心的不甘,向这些士子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们能够为自己的政权效力。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渐渐散去,刀光剑影的厮杀声也归于平静。

可这一停下,治内各种问题却纷至沓来。

农田水利需要修缮,以保障来年的丰收;商业贸易需要规范,以促进经济的繁荣;社会治安需要整顿,以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文化教育也需要进一步推广,以提高百姓的素质。

这些千头万绪的问题,都沉甸甸地压在了李渊的肩上,等待着他去一一解决。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页